刚听说美国要在埃及办巴以和平协议签字仪式,结果哈马斯和以色列两边都直接说“不去”,这事儿整得挺尴尬的。 本来这协议是特朗普9月底拿出来的,一共20条,说是要解决从2023年10月7号就开始的冲突,还定了周一在埃及签字,结果周日当天,两边就先后放了鸽子。 先说说这协议内容吧,其实看着挺具体的。 比如人质交换,要求哈马斯把还扣着的48个以色列人质放了,以色列那边就得放250个判了终身监禁的巴勒斯坦人,再加上2023年之后拘留的1700个加沙居民。 另外还说以色列得从加沙撤军,先撤一部分,之后慢慢全撤出去,还要在加沙搞个国际过渡管理机构,哈马斯得解除武装,不能再管加沙的事。 这条件看着像两边各让一步,但仔细琢磨就知道,里面藏着不少矛盾。
本来以色列周五都开始从加沙的阵地撤军了,大家还以为这协议有戏,结果转头总理内塔尼亚胡的发言人就说“以色列官员不会去”,哈马斯那边也跟着表态,说“就调解的人和美以官员去,我们不掺和”。 加沙早成了废墟,这么多人没了家还没吃的 要聊这协议为啥签不下去,得先说说之前的冲突有多惨。 2023年10月7号那天,巴勒斯坦武装人员突袭了以色列,造成大概1200个以色列人死亡,还有250人被劫走当人质。
这之后以色列就开始在加沙搞军事行动,据加沙当地官员统计,到现在已经有超6.7万个巴勒斯坦人没了命。 我之前看新闻里的照片,加沙差不多80%的建筑都毁了,医院、学校也没剩下几个能用的。 150多万加沙人没地方住,占了当地总人口的一大半。 世界粮食计划署说,差不多9成的加沙人连饭都吃不饱,每天能拿到的热量还不够最低需求的一半。
联合国之前还说以色列这行为可能涉嫌种族灭绝,老实讲,不管是以色列还是巴勒斯坦的老百姓,都是这场冲突里最无辜的人,打仗打到这份上,早已经不是“谁对谁错”,而是“谁还能活下去”的问题了。 而且这不是第一次停火出问题,今年3月的时候,以色列就单方面终止过一次停火协议,理由是“哈马斯没遵守释放人质的承诺”。 现在新协议又卡壳,加沙那边的人道危机本来就没解决,这么一闹,怕是更难了。
两边都拒签,其实各有各的“小算盘” 哈马斯为啥不签?发言人巴德兰说过一句话,“谈论把巴勒斯坦人赶出自己的土地,既荒谬又毫无意义”。 本来想这可能只是场面话,但后来发现,协议里确实没提几个巴勒斯坦最在意的事,比如耶路撒冷的地位,还有巴勒斯坦难民能不能回家。 哈马斯还说协议第二阶段实施起来全是难题,而且让他们解除武装,这对哈马斯来说基本不可能,毕竟“抵抗”一直是他们的核心立场。
以色列那边也没好到哪去,政府内部都吵翻了。 联合政府里的极右翼政党公开反对向哈马斯让步,有官员甚至说“让步就是背叛以色列”。 军方也不放心,怕从加沙全撤军后,那里又变成反以武装的基地,2005年以色列从加沙撤军后,哈马斯掌权的事,他们到现在都记着。 还有人质家属,在特拉维夫天天抗议,要求政府先救人,而不是签一个“不知道能不能保障人质安全”的协议。
更有意思的是美国的角色,这次斡旋全程是美国主导,但美国一直偏以色列,连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都没好好征求意见,人家直接说“这协议没代表全体巴勒斯坦人”。 如此看来,美国想靠自己推一份协议就搞定巴以问题,本身就有点想当然了。 其实说到底,这协议签不下去,根本原因是“两边想要的不一样”。
以色列要安全,怕撤军后遭袭击;哈马斯要尊严和主权,怕协议把巴勒斯坦的利益全卖了。 美国夹在中间,既没做到真正中立,也没解决最核心的矛盾,最后只能是“两边都不买账”。 毫无疑问,巴以和平从来不是一张纸就能搞定的事。 以色列得明白,靠军事行动换不来长久的安全,你把加沙炸成废墟,只会让更多巴勒斯坦人反感;哈马斯也得想想,一直靠“抵抗”能不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,人质问题拖得越久,对两边都没好处。
国际社会也不能光看着,之前靠美国斡旋不行,或许可以让联合国或者阿拉伯联盟也参与进来,找个真正能让两边都信任的调解方。 加沙的废墟、6.7万条逝去的生命,都在提醒所有人:和平不是“选择题”,是“必答题”。 只有两边都愿意放下“非黑即白”的立场,真正为老百姓考虑,巴以才能真的远离战火。
实盘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